当前位置:
  1. 首页
  2. 党史编研
  3. 红色故事

乌海红色记忆丨乌达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

发布时间:2025-04-01 17:33:39 编辑:乌海市档案史志馆

乌海红色记忆丨乌达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

早在清同治三年(1864年),乌达地区就有煤炭开采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国家接管了已临凋敝的小煤窑,建立了乌达煤矿。1953年9月,共产党员杨青山到乌达煤矿任矿主任,从此乌达地区就有了第一个共产党员。

杨青山是陕西榆林人,1945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排长、连长、连指导员等职。1951年10月,由陕西安边县调到阿拉善旗工作。后来在共产党员“打到沙窝去”的号召下,任贺兰山后山林区管理所所长。到管理所工作后,杨青山经常在贺兰山、古拉贲、岱开、乌达等地区巡视查看,作为“查山队长”担负着保护国家森林和煤炭资源不受破坏的重大责任。

1953年,为了解决乌达煤矿的混乱状况,阿拉善旗派熟悉乌达情况的杨青山接任矿主任。当时乌达地区还没有开展民主改革,反动势力、封建残余势力仍产生着影响,煤的开采、运输和人员管理上都存在着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杨青山首先发动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彻底清算旧窑主对工人犯下的罪行,使工人们在政治上翻身解放。他动员工人说:“国家建设需要煤、人民生活需要煤、党号召我们工人阶级克服困难,为国分忧,我们要想办法完成今年的任务”。经过和煤矿工人们一起研究讨论,决定对煤矿进行停产整顿和整理修复,并寻找新的煤场,千方百计提高出煤质量,与陕坝煤炭公司签订合同,逐步打开煤炭销路,还教育工人学政治、学文化。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全体工人的共同努力,逐渐扭转了困难局面,增加了煤矿的收入,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起色。

1953年秋,乌达煤矿盖了五间房子,工人们从石洞搬进了新房,少衣无被的工人做了新衣新被,工人们欢天喜地、自编自演了一出戏来庆祝国庆。同年10月,乌达煤矿第一次使用放炮采煤,结束了落后的“棚采”落煤方法。1954年7月,马拉胶车进入巷道运煤,结束了工人“三条腿”背煤的历史。1955年煤矿修建了澡堂,1956年,又盖起礼堂,办起供销社,建立了卫生所……矿工的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1956年,内蒙工业厅矿山检查组来到乌达,留下了一个瓦斯鉴定器和一个罗盘,是乌达煤矿第一批矿山仪器。1956年11月,巴彦淖尔盟总工会党支部乌达煤矿党小组成立,杨青山、赵德文、预备党员刘维成和王玉柱4人组成了乌达煤矿最早的党组织。

从1951年到1957年,乌达煤矿工人从11人发展到207人。煤炭年产量从2000多吨增长到9500吨。七年间,共为国家生产煤炭121590吨,上缴利润9.9万元。虽然是小窑开采,但它是乌达煤炭生产蓬勃发展的前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杨青山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心血。

1958年后,杨青山同志历任乌达矿务局黄白茨党委副书记、局监委副书记、局工会副主席等职。在此期间,他仍然严于律己,默默工作,不为名利,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和高尚风格,他作为第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乌海人民的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