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方志编纂
  3. 编纂理论

资料长编的含义、作用与编写

发布时间:2021-08-20 18:05:07 编辑:乌海市档案史志馆

1、含义

资料长编是把征集、搜集上来的原始资料经过归类、筛选、考证核实后,按志书篇目的要求,以时间顺序进行编排的一种资料形式。首届修志实践证明,编写资料长编作为修志基础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编纂志书及保证志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志书编纂的基础、考证的依据,又是比志书更全面、更具原始性和资料性的一部完整的资料汇辑。

2、作用

一是有利于熟悉、检查和考证资料。将所有搜集到的资料归类、分档、排比、取舍、消化,使其系统化,对其产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不仅可以让我们熟悉资料,还可以更全面、更深层次地了解和掌握资料。通过整理,可以发现按志书的篇目要求是否缺项、断线,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资料是否齐全,反映地情特点和本行业特点的资料是否完备,有利于对所搜集到的各类资料作一次全面的查漏补缺。并进而对有疑问的资料进行考证、核实,以保证资料的质量。

二是有利于篇目修订。资料长编是修订和完善篇目的参照坐标。它可以为修订志书篇目直接提供参照,通过对照可以看出哪些内容可以记,哪些内容不能记,哪些资料翔实,哪些资料单薄,以此来修订和完善志书篇目。此时修订出来的篇目,应该说是比较合理、比较实际、比较科学的。

三是有利于志稿的编写。一方面通过整理资料长编,可使编者进一步清晰所记事物的发展脉络,明确主导思想。同时通过对所有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可挤出大量水分,筛选出大量有价值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资料。另一方面,在编修志书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人员变动,频繁的人员变动会直接影响编修的进度和质量。有了资料长编,如发生人员变动,新接手者就不必再从头做起,而是直接熟悉资料长编就可以了。

四是为审改志稿提供依据。志稿是需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最后完成的。这些修改,有的是文体文风上的,而更多的则是对记述史实的核对和校正。在由长编向志稿的过渡中,难免人为地出现一些笔误及资料删削造成断章取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扭曲了事物发展的原有轨迹。志稿完成后,主编或审稿人员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就必然要重新去查阅资料进行核对。这就可以利用资料长编中提供的资料出处,既准确又快捷。

五是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志书的规模、容量是有限的,而长编的容量可以比志书多出几倍,许多志书不能录入的资料,长编都可以录入。读者在翻阅长编时可看到比志书更多的资料。所以编写长编有利于存史,有利于为以后的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3、编写方法

确定资料长编的提纲。确定长编提纲,可以按事物的类别立题,也可按事物发展的时期立题。如果资料较杂,放在同一题下会使层次不清,可再设若干个子目加以区分。如“组织工作”,可按“1968-1978年的组织工作”、“1979-1996年的组织工作”等去细分。“1968-1978年的组织工作 又可下设“党的组织建设”、“干部管理”等专题。这样不但有利于归类资料,还可使资料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选取资料。概括起来主要应选取六个方面的资料。一是能反映记述主体的发展轨迹、兴衰起伏的全过程的资料,包括该事物发生时简要的背景资料。二是能反映记述主体时代特点、地方特点的资料。三是能反映记述主体本质的典型资料、对比资料、深层资料,以及这一事物对外辐射、对内吸引方面的资料。四是能反映宏观面貌以及记述主体各个类项之间内在联系的资料。五是各类人物活动方面的资料。六是有价值的图、照、表资料。

编排资料。选取资料工作完成后,要根据提纲的要求对其进行编排,分别将资料按时间顺序编排到相应的记述单元,并进行必要的连接处理。有因果关系的段落可以直接连接,没有因果关系的段落要加联缀语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编排时要注意:一是同一类目中的反映不同事物的资料,要严格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开编排。二是同一事物说法不同、来源不同的资料要分开编排,也就是同一事物说法不同的或来源不同的资料,不能二者取其一,要并列编排,但要注明资料出处或加必要的文字说明。三是同一资料反映不同事物的要分开编排。也就是说,同一资料可以分别用来反映不同的事物,但不论几处用到,都要分别注明出处。四是所有资料都要详细注明出处。出处可连写在所摘录资料后,用括号注出;也可标注在资料的下一行,用破折号表示。五是原始资料中的个别资料,在摘入资料长编时允许简单汇总或整理加工。这是指有些统计数字,需在大量原始资料的数据中汇总起来;有些采访的口碑资料,由于提供者或采录者限于时间等原因,文字十分粗糙零乱,或太口语化,或有明显的不通顺等,需要编者进行简单的整理加工,但必须注意真实可靠,忠实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