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方志编纂
  3. 编纂理论

志书篇目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21 17:40:37 编辑:乌海市档案史志馆

篇目是志书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框架,是志书工程的设计蓝图,对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在修志工作开始时,篇目是收集资料的向导;在志书编纂中,篇目是志书编写的提纲;在志书编纂完成后,篇目是志书的目录。篇目设计有其独立的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逻辑性和时代性。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认识一地、一专业、一部门的各种事物,严格遵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及“横分门类,纵述历史,以横为主,纵横结合”的基本原则,科学、准确地将各种事物进行科学分类,有序排列,设计好篇目,是编修志书的基本功。

历代方志学家都十分重视篇目的设计。近代方志学家李泰棻就曾说过:“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在《志例丛话·杂例》中说:“凡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知有无鉴裁之力。”“故欲精志例,先求分目以允。”篇目的优劣是志书成败的关键之一,篇目影响志书编纂的整个过程,对志书编修影响重大,因此修志必须先设计好科学、合理的志书篇目。

合格的志书篇目,一般应具备4个条件:一是门类完备,特点鲜明。篇目设计时,志书的要项不能缺,地方特点、行业特点、时代特点也要反映出来,有特点的篇目才有个性。二是布局合理,主体突出。一级篇目的排列先后十分讲究,同时还要注意突出志书的主体内容。三是层次清楚,领属得当。志书篇目的排列应讲究逻辑、有序、领属得当。四是标题简洁、明晰、准确。

设置篇目,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里所说的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志体的实际;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专业的实际,要求反映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专业特点。

一、横排竖写

横排门类是志体的一大特征,它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事以类聚,类为一志”,先分大类,再分小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

篇目的拟订必须坚持志书“横排竖写”的基本原则,就编目拟定本身而言,主要是必须处理好“横排”的问题,而“横排”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分类问题,要看准分类对象,选好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横排门类必须坚持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当地(或本部门、本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事实告诉我们,尽管有许多的科学分类方法,比如统计学中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与国际通行标准是基本接轨的,但它并不适合于志书的分类操作,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这一分类去编纂志书,在编纂组织、材料组织上就会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应坚持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当地(或本部门、本专业)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其次,横排门类必须坚持标准相统一的原则。一部志书包罗万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就如同一个个子系统,全书大的分类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每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由于志书的内容复杂,我们不可能在全书中只采用一个标准。就全书而言.需要采用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当地(或本部门、本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就一部综合性志书的同一部类而言,各分志的分类标准应基本保持一致;就某一具体分志(或专志)而言,在分类时需要考虑采用适当的分类方法,以充分反映所记述的事业或行业的基本状况。

第三,横排门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横排门类是志书编纂体例的要求,具体实践中必须根据记述对象的属性灵活掌握,切不可机械地搬用工具书的概念,或是依照形式逻辑的一般要求,过分追求形式的整齐划一。若是简单地依照形式逻辑的要求分类,越是具体到章节,问题也就会越多。同样道理,形式逻辑与工具书都是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高度理论概括。志书的分类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志书的记述对象出发,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一般原理,在做到内容归属得当的前提下,求得志书章节的大体合理,相对均衡,而不必过分拘泥于一些书面的约束和规定。   

由于方志所记述的事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记述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事物时,还应考虑纵横结合的问题。纵横问题实际上是指在志书中如何处理时间与事件的关系问题,即在拟订篇目、安排层次时,是先分期还是先分类的问题。方志学界已形成共识,即先分类后分期,也就是要先横排后竖写。在志书篇目的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结合,使篇目既符合志体,又便于把内容写清楚。

二、反映时代特点

反映时代特点是编纂新方志的重要原则之一,拟订篇目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时代特点是指志书断限内各历史时代所独有的人和事,或各历史时代的人和事所独有的特点以及当代人用当代观点所记述的各历史时代的人和事。

为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在拟订篇目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贯彻“详今明古,详近明远”的原则,“今”和“近”详述了,时代风貌就突出。二要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精心提取有时代色彩的事物,予以立目,如水库的建设、公路和铁路的铺设,便可分别在“水利志”和“交通志”里明显标目;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就,那就更是拟订志书篇目时应该注意立目的内容。

启动新一轮方志纂修,应充分反映时代特点,拟订篇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记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突出记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指导各级、各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三,突出记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

第四,突出记述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伟大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五,突出记述进入新世纪的新人新事和新道德、新风尚,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及作用。

三、反映地方特点

反映地方特点是编纂新方志的又一重要原则。地方特点是指本地所独有的事物或与外地相比占优势的事物。地方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地域特色,经济特色和物产特色,人文特色,景观特色,交通特色等几种类型。

反映地方特点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单独立志法。即对一地具有非常特殊地位的事物立专志记载。二是升格法。即对一地有特殊地位的事物,由目升格为节,或由节升格为章加以记载。三是排列优先法。即对有一定优势的事物在排列顺序时,优先排列。四是浓墨重彩法。即对有一定特点的事物,记载时可适当加大篇幅。采取上述方法反映地方特点时,要注意不滥用,避免造成篇目结构混乱和内容归属失当等问题。

四、反映专业特点

反映专业特点也为编纂新方志的重要原则。专业特点也叫行业特点,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一地独有的行业或与外地相比占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反映这类行业特点可考虑采取列专志法、升格法、优先排列法等。二是指一地内部各行业之间比较各自具有的特点。反映这类行业特点一要采用浓墨重彩法,二要采取“详独略同”法,即对有特点的东西详记,对共性的东西简记、少记或不记。

五、科学性

志书立目,一定要准确,符合科学性。立目标题,要符合科学概念,避免出现不准确、不科学的志目。志目的序次排列,分类立目,要合乎逻辑,符合科学性。

六、注重标题设计

篇目标题是志书的眼睛,须求简明、朴实、正确、醒目,用精练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出篇、章、节、目的内容。标题的用语,不能过大、过于笼统,要力求贴切。

志书中的大目、子目、细目,要层次分明,显示合理的前后顺序,彼此的统属关系。在拟订篇目时,必须认真推敲,力求内容和形式统一、整体和局部合辙。

篇目设计的基本方法有:

1.在继承旧志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新方志是在旧志基础上的延续、发展和进化,因此,拟定新方志篇目,一方面要继承旧志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立足新情况进行创新。创设新的志目,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内容立目反映。另外还要克服旧志只注重横排,片面地孤立地记述事物的缺点,注重反映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2.合理安排方志篇目的次序

篇目的层次序列安排也是篇目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部志书,几十个篇章,数以百计的类目、子目,要做到有章有序,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有:第一,科学性原则。新方志内容繁杂,对篇目排序的科学性、逻辑性的要求也很高。排序时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把新方志篇目顺序设为总述、大事记、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附录。总述和大事记为各志纲领,应置于志首。经济活动决定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故各专业志按先自然,后经济、再政治、再社会等进行排序。第二,以时序为原则。以时序排列,首先是对纵向排列的篇目,要以时间先后排序。其次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三,先统后分的原则,即先记具有综合性或共性的内容,后记具有独立性或个性的事物。第四,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即先安排老、大、特,后安排一般性事物。上述原则只是一般性原则,在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统一分类标准

志书门类的划分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志书所记述的每一事物在划分门类时,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划分,否则会出现篇章设置繁杂、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篇目的门类是以客观事物的属性划分的,但客观事物往往有多重属性,具体采取以何种属性划分门类,是篇目设置时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但不管采用何种标准,均应在一部志书中对同一事物采用一种分类方法,以保证记述的逻辑性。如果不按照统一标准划分事物,记述时就会出现混乱现象。

4.反映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对概述的使用

设计篇目时,除了在卷首设总述外,还要在卷前、在卷下的章中设概述、无题前言、无题小序。通过设立总述、概述等,使各卷、各章节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体现方志横排门类、以类系事的原则,又注意反映事物间的联系,避免把事物割裂起来、分别记述的弊端。

5.妥善处理篇目中的管理篇章

新方志在篇目中增设管理篇,是对旧志体例的一种创新。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人们对这种发展着的事物认识逐渐加深时,就会产生管理的愿望,管理机构随之出现。事物的发展与管理活动息息相关,其发展的成败除了受内部矛盾的制约外,还与管理是否科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志书篇目中设管理篇,并要把管理篇的内容写好,才能更好地发挥志书的资治作用和借鉴作用。管理部分的篇目设置应考虑:其一,管理部分从大的方面应达到基本统一。管理的第一项应为管理机构,第二项应为管理体制,以下依次列管理项目。其二,设置管理篇目切忌面面俱到,把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列入志书,而应着重记述重要的管理项目。其三,管理篇目应重点记述有特色的内容。其四,不可越级管理。管理有它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记述时,只要求写同一层次的管理,不要越级记述。其五,管理部分要与事业部分相呼应。任何形式的管理都会对事业产生影响,影响或好或坏。在记述管理部分时,应反映出各时期管理方式的不同,对事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反映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6.篇目应反映记述内容

志书记载的内容决定应采取何种形式的篇目,篇目反过来又规定了志书所记述的内容。篇目与内容的关系处理的好坏,会影响志书的质量。因此应做到篇目与内容相协调,避免列了篇目没有内容,或篇目包涵不了内容,或篇目与内容完全不符等现象发生。应因事设目,力求内容与篇目吻合。

7.篇目设计应体现其功能   

篇目在志书编纂之初是资料收集的向导,在志书编纂中,又是志书编纂的大纲,志书出版后,又成为方志的目录,便于读者查阅。因此篇目对志书的编写应起到指导作用,对全书的内容具有协调作用。篇目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其在各个阶段的不同作用,使篇目的作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也是篇目设计的总要求。由于对事物的认识有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初拟的篇目往往与科学、全面反映事物的要求有差距,因而篇目的修订也伴随志书编纂的全过程。

志书篇目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志书水平的高低、价值的大小,是修志中须严格对待的问题。篇目设计应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恰当地设立门类,逐步优化,更好地展现志书的内容。

志书篇目有章节体与纲目体两种基本形式。根据《福建省第二轮市、县(市、区)志书编纂行文规定》,我市志书按卷(篇)、章、节、目排列,目也可用条(纲)目体排列。卷(篇)、章、节、目均以事项命题。名称采用名词或词组, 不加修饰语,不宜过长。序号用汉字表示,如“第三章”、“第六节”;目可以用“一、二、三、四、”标示,如目下还有子母,则视等级不同,分别用“(一)(二)(三)(四)”、“1.2.3.4.”、“(1)(2)(3)(4)”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