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方志编纂
  3. 编纂理论

编印方志知识100问(一)

发布时间:2021-08-03 16:48:08 编辑:乌海市档案史志馆

   一、方志的概念是什么?

       地方志是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地方自然、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科学资料著述。地方志的基本特征有五个方面,即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资料性和真实性,其中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特征,丰富翔实的资料是志书的编纂基础。

 二、方志的功能有哪些?

       志书的功用可概括为三点:即 “存史”、“资治”、 “教化”。方志的存史功能是与生俱来的,是指方志搜集、整理、保存了大量反映地情的完整系统的历史资料,可以为后人所用。在国为史,在郡国为志,地方史一般由方志传承,所以“存史”是方志的基本功能。方志的资治功能是指方志是地情全面、系统的反映,为领导和决策机关认识地情,把握地情,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新方志的教化作用主要是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在方志“资治、存史、教化”三大功能中,存史是第一功能,资治、教化是派生出来的功能。

三、毛泽东同志怎样重视地方志工作?

在战争年代,每解放一个县城,毛泽东总是要找当地的县志看。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不仅自己调阅了大量的四川方志,还精选了部分方志,推荐给到会的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同时,毛泽东还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此事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和全国各地的响应。

、江泽民同志怎样重视地方志工作?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他曾对修志的重要性作过全面的阐述,他说:“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江泽民同志还深刻地指出:“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

五、方志的编纂原则是什么?

     1、一般原则

  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是指志书的全部资料所表现的政治倾向和显示出的社会意义。志书表达思想性的途径,在于用翔实的资料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志书不是党的宣传读物,而是一种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因此,志书的思想性,不靠空洞的政治说教,不能抽象地发表议论,而是靠资料和事实说话,用鲜明正确的观点统摄全书。

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地方志具有科学性,是指地方志的表现内容要科学,表现方法要科学。从形式上说,要制定科学的体例和篇目。从表现方法来说,要尽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内容上来说,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资料性  资料是志书的基础。志书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志书的功用。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志书资料要符合真实、全面、系统、实用的要求。

2、特殊原则

存真求实  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评论历史还是反映现实,都要客观公正。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把真实性当作志书的生命。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志书的编纂,使志书的内容符合科学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横排竖写  即先按事物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横向排队,然后再对各个类别按照时间的顺序,通项记述。在记述过程中,要求做到“横不缺项,竖不断线”。横即分类,纵即分期。编纂者必须将所有的资料都按照先分类、后分期的方法排列。具体说,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划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然后,再按时间顺序记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在记述过程中,篇与篇、章与章、节与节、目与目之间一般为横向的并列关系,而章节之间一般为纵向的统辖关系。这样的划分,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和遗漏。横排竖写是地方志著述的一个重要原则。

述而不论  所谓“述而不论”,是指编纂时,除了概述和序言外,编者只是客观地记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演变过程,对是非、功过、得失、褒贬、盛衰、成败、经验、教训等,要寓于记述之中,让事实说话,不作任何形式的评论。“述而不论”是地方志不同于地方史的主要区别,地方志重在记述事实,地方史可以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评价。

详略得当  胡乔木同志说过:“地方志应做到详细,同时应做到简略。所谓详细,指它所应讲到的方面都讲了;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精炼,要惜墨如金。”一本志书在篇目设计或资料运用上,一定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绝不能平分秋色,轻重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

生不入传  所谓生不入传,即指活着的人不入志书的人物“传”。如确要在志书中反映人物的背景情况时,应通过“以事系人”的方法来弥补。“生不入传”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活着的人是会起变化的,如果对活着的人作了定论,一旦这个人的情况变化了,志书将会贻误于后代。二是活着的人往往会左右客观的评价,影响志书的客观公正性。

、方志体例是什么?

志书体例的基本要素有四,即志书的宗旨、志书的体裁、志书的章法和志书的篇目。现分述如下:

关于志书的宗旨。编纂者编修志书的宗旨是一部志书的主宰,一般应在“凡例”中加以说明。

关于志书的体裁。体裁又称文体,多指文章的表达方式。志书体裁一般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体为主。

述:指全书的总述、概述、综述和无题小序等,置于志首或篇、章之首,通过纵述历史、横陈现状、展示特点、体现规律,起提纲挈领作用。编者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深刻的洞察力和雄健沉稳的笔力。

记:是指大事记、记事、专记等。大事记以时系事,纵记该志所述范围的大事、要事、新事,一般以编年体为主,纵向勾画历史发展轮廓,与概述相辅相成,反映概貌。

志:即专志,分门别类,一类一志,详细记述某种事物在当地的兴衰始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的某一侧面,是志书的主体部分。

传:即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是对当地有影响的已故人物的全面记述。志传与史传的区别:史传有评价,志传仅客观记述;史传少有全面记述,志传则全面反映主要生平事迹:史传常分类叙写、志传则按生卒年月顺序记述;史传带文学色彩,志传平实、朴素。

图:指地图、示意图、统计图、绘画、照片等。形象,直观,表现力强。

表:即列表,如年表、职官表、统计表、人物表等。表具有信息密集、覆盖面广的特点,有综合对比的作用,既一目了然,又节省篇幅。图、表不单独成篇,一般插入有关篇章,使图、表与文配合,增加志书的容量,增强表现力。表在综合性志书篇幅中以占10%15%为宜。

录:“录”是抄写的意思,为备用而记载,这里作体裁名。“录”一是指各种人名录,如烈士名录、本籍本单位名人录等;二是附录,收录不便入正文而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

关于志书的章法。章法是志书的结构法,即编排规范,应包括志书的基本框架、结合方式及层次安排。从首届新方志编纂的实践情况看,对新志书的总体布局可以概括成这样一段话:

以“序”开篇,带起全书;

以“述”接继,展观全貌;

以“记”为经,综记大事;

以“志”为纬,分事详述;

以“传”为翼,展示人文;

“图”“表”随文,文表相符;

“录”以殿后,收录资料。

这样,“序”、“述”、“记”、“志”、“传”、“录”六个部分构成全书的基本框架。志书的主体部分——各专志要做到横分门类,以事类从,以显示社会的横断面;横串竖写,按层次深入,以揭示事物的兴衰始末。志书的层次一般可以按篇、章、节、目排列,也可按条目式组合。

关于志书的篇目。一部志书的格局结构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篇目。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是整部志书的骨骼。一部合格的志书篇目,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门类齐全,特点鲜明。任何一种志书,要项不可或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时代特色在篇目上要鲜明地反映出来。二是布局合理,主体突出。做到充分考虑主体篇目的分量和位置。三是层次清楚,领属得当。志书篇目的排列十分讲究逻辑性,注重有序性,一般情况下不得突破属种概念的逻辑关系。四是标题简洁,明晰准确。要把握志体特点,标题做到简洁、明晰、准确,不要把标题写成论文、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式的标题。 

、方志文体有什么要求?

方志对文体的要求是:使用语体文、记述体。

语体文 指运用现代汉语著述的文体,即要使用现代汉语写作。

记述体 就是把事物的特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如实地记录下来、表述出来的一种文章体裁。

记述文体有六个必要的因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在记述文体中,作者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交待清楚这六个问题,否则就不能圆满地达到记载和叙述人物、事件的目的。

志书有自己特定的文体,它不同于文艺作品、议论文、工作总结、教科书以及新闻报道。

八、方志与文艺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文艺作品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人物刻划和景物描写,同时可以运用衬托、渲染、夸张、想象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各种艺术形象, 从感情上打动读者,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

志书记述的是历史事实和现状,以及事物的发展过程。它以真实为其生命,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也不允许有所谓“合理想象”。它要求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真实、客观地记述事物,以大量的事实启发、教育读者。志书不允许采用文学描写手法。

九、方志与工作总结的区别是什么?

工作总结是一种应用文,一般要介绍基本情况,简述工作过程,摆出成绩和问题,概括经验教训,提出努力方向。方志也要反映经验教训,但不像工作总结那样由执笔者一、二、三、四地总结几条经验,再一、二、三、四地开列几条教训,而是把经验教训寓于事实的记述之中,让读者去归纳。志书不记未发生的事,一般不记规划和今后的意见。志书重在记述已经发生的史实。

十、方志与教科书的区别是什么?

教科书是系统、完整地向学生讲授各类学科知识和科学道理的。它多以严密的逻辑思维讲解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方法。方志的体例、内容、方法与教科书有根本的区别。志的知识性体现在资料之中,必要的名词解释、专题说明不入正文,只能作为脚注。

十一方志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是什么?

新闻是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新闻要求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都是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多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叙述其结果,然后叙事实。通讯比消息更详细、形象地报道生活中的典型,表现方法除叙述外,还可以描写、议论和抒情。方志要按时序叙述,且最忌使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志书不同于新闻,在时限上有自己的断限,也不像新闻能直接干预现实。

十二、史志有什么关系

史、志有密切联系。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上古史、志不分。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都有资政的作用。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其区别在于:

1、史重于鉴,志重于用。史通过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直接总结经验教训,供人们借鉴。志只根据事物内部要素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排比资料,供人们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供决策使用。

2、史书纵写,志书横排。“史是一条线,志是一大片”。史纵志横,即史以时间为经,纵向论述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志则横分门类记述各方面情况。史、志均有纵横,但史以纵为主,志以横为主。史重史观,史论结合,褒贬分明;志重史实,重资料,寓褒贬于记述之中。史难在分期,志难在分类。

3、史书有叙有议,志书述而不论。史书是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作者的研究所得在书中阐发,所用资料不多,往往用概括的语言叙述史实,叙议结合。作者可以站出来说话,褒贬分明。志书是从调查得来的大量资料中,经过整理鉴别,分门别类,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排比资料,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不直接褒贬,坚持述而不论。在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有许多论述的事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开头第一句便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在这个句子里便用了一个“良”字,这便把廉颇这个人物先作了肯定的评论,这是为下文论述廉颇与蔺相如两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埋下了伏笔,以便于故事情节的展开,这就是史体。而志体在写人物时,不能先把人物写上“伟大”、“优秀”等按语,而只是把人物的具体事迹写出来,为社会为人民做了哪些贡献,或者做了哪些不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这就叫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4、史书“详古略今”,志书“详今略古”。古人有“史远而志近”的说法。史重过去,志重现状,所谓“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史书往往是当代人写前朝史,褒贬分明,当代人写当代不好写,要写也只能从略,只能是详古略今;志书则不同,它是资料性著述,本地人写本地,当代人写当代,资料可靠,必是“详今略古”。 一般来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

以上种种区别,决定了史书和志书成书方法也不同。史书借助文献资料或考古所得,可由少数人完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近代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都是一人或数人写成的。志书则不同,不仅靠文献,大量资料还要靠调查、采访、搜集所得,且内容极为广泛详尽,涉及各行各业,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兴师动众,有各部门合作和专人负责才能完成,所谓“众手成志”。

十三、方志的发展历史概况如何?

方志起源于战国,经历了七个发展时期:

1.秦汉魏晋是方志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浙江出现了具有综合性的志书,如《越绝书》、《吴越春秋》等。《越绝书》是浙江最早的方志,也是国内最古的方志,被视作方志的鼻祖。

2.隋唐时期是方志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方志的修纂出现了官修志书,图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两宋时期是方志的成熟定型期。这段时期志书的内容和体例已趋完备,在形式上图经逐渐被“志”所代替,同时出现了许多名志。

4.元明时期是方志的普及期。这一时期,方志的种类有所增加,体例更趋完备,尤其是明代为改变方志庞杂现象而提倡简志,对方志发展有重要意义。

5.清代是方志的鼎盛、提高期。由于清王朝重视修志,加之著名学者参与修志和研究方志理论,因而清代方志总的特点是体例谨严,种类齐全,数量大增,是分志的鼎盛和提高期。

6.民国时期的方志是沿着旧志传统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7.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新中国第一轮修志,到90年代基本完成。这是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十四、当代方志发展战略是什么?

当代方志发展应确立和实行如下几个基本战略:

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必须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

4.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和他为我用的原则(此中的“他”是指中外各种非方志文化);

5.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6.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十五、当代方志发展的基本策略原则是什么?

作为当代方志发展的基本策略原则,主要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如下诸对辩证关系:

1.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关系;

2.正确把握编纂与接受关系;

3.正确把握普及与提高关系;

4.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

十六、编纂方志有什么意义?

1.育人意义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指出:“新方志可用于向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里说的就是方志的育人意义。这种育人的意义可概括如下诸方面:

(1)、认识作用。人们通过阅读方志,可以加深自己对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社会生活的认识。

   (2)、鉴戒作用。方志在载述事物过程中总是蕴含着编纂者的立场观点,这就必然给读者提供某种借鉴。在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头脑的政治家和官吏,常把志书作为自己做官的教科书和宝书,所以有“ 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朱熹下车,首以《南康郡志》为问的佳话。

(3)、启迪作用。江泽民同志在论及新编地方志的思想启迪作用时说:新编城市志“它从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将使人们懂得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启迪人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2.方志的实用意义

方志的实用意义有如下几方面:

(1)、为各级领导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2)、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为科技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4)、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增进海内外交流服务;

(5)、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修志工作总要求“一纳入”、“五到位”是什么?

“一纳入”是真正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部门、各街道镇乡的工作任务之中。

“五到位”是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编写方志要运用哪“三新”?如何体现“三新”精神?

方志编写要“三新”,即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是胡乔木同志提出来的。编写方志要切实体现“三新”精神。

1.新观点。编写方志一定要遵循我们确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同时,还应注意以下4点:第一,记载历史上的人和事要用现在的观点,而不能用当时的观点和提法;第二,记述“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十七年,要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第三,记述体制改革要符合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第四,对旧资料要进行分析,切勿带进旧观点。

2.新材料。新材料包括四方面:第一,旧志不记的资料,特别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涉及的资料;第二,旧志中记错而经过订正的资料;第三,一般书中不载的资料;第四,从未有人记载过的资料,如实地考察资料。

3.新方法。大的方面说,编写区志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众手成志;分志稿由各部门提供,方志办总纂;定稿前先举行评议会等。

、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自古以来,争议虽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两派:一派认为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另一派认为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

持方志为地理学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戴震、洪亮吉等考据专家。他们以考据方法进行地方志的编纂,着重考据地理沿革与方位。因此被称为地理学派。

持方志为历史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章学诚,他确立了方志是史,一方之志为一方全史的新观念,从而破除方志是图经、是地理书的旧观念。

以上两派见解,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道理。对此,胡乔木说得比较全面,他说:“为了研究地方志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面涉及许多学科,从历史学、各种专门史学、史料编纂学、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到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可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部分)、社会统计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等,这里面最重要、最关键的也许是人文地理学。”依我们看,方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十、地方志的特性有哪些?

地方志的特性有六方面:

1.有明确的区域性,不“越境而书”;

2.有编纂的连续性,一代接一代,代代相传,连绵不绝;

3.有内容的广泛性,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生产斗争到科学实验,都可以在志书中记载。

4.有时代的鲜明性,它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5.有体例的特殊性;

6.有编纂的科学性。

二十一、为什么说志文的基本笔法还是提“据事直书,书中有断”为宜?

其理由有四:

1.志文当“据事直书”这是许多古今名人所倡导的;

2“书中有断”这是古今志书所共同存在着的。方志作为一种著述是不能不使用论断这种思维方式的;

3“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既强调了尊重历史和存真求实这个基本精神,又强调了编纂者主体意识的适度表达;

4“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是从正面提出要求,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二十二、为什么说志文的基本笔法还是提“据事直书,书中有断”为宜?

其理由有四:

1.志文当“据事直书”这是许多古今名人所倡导的;

2“书中有断”这是古今志书所共同存在着的。方志作为一种著述是不能不使用论断这种思维方式的;

3“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既强调了尊重历史和存真求实这个基本精神,又强调了编纂者主体意识的适度表达;

4“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是从正面提出要求,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二十三、地方志的体裁应包含哪些?

地方志的体裁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

1.述,即综述或概述、总述。

2.记,即大事记或大事年表。

3.志,即著述部分。用于各分志,是志书的主体部分。

4.传,即人物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

5.图,即各种地图、图像、照片。

6.表,即用文字、数字表述的各种一览表和统计表。

7.录,即附录或丛录,用以辑存地方珍贵史料。

二十四、地方志运用表有哪些作用?

   表,即各种表格。“一表抵万言”,表是一种既易综合、又便省览的体裁,也是后代修志的一种传统手法。志书中准确运用表的形式,具有文字不能详尽表达的功能。其作用有三:

1.各种形式的表在志书中的依次排比,可增强科学性和资料性。

2.表的恰当运用,能使志书某些内容代繁为简,节省文字。

3.在志书的经济诸卷中运用表的形式,更能起到以类系事的作用。

二十、新方志中可用哪些表?制作表有什么要求?

表的运用,新方志多见于制作沿革表、历届领导人员表及各类人物表,各类经济、文化事物统计表、一览表、分析表、升降表、对比表等。表的制作要求是:表的式样要科学精致,简单明了;表体要有纵横表目,经纬分明,结构清晰;标题意明,文字简略,显示主题;时间、内容准确无误,防止差错遗漏和资料不实。

 二十、新方志如何运用图和照片?

我国方志最早是以图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图经、图志、图记等,其形式为历代志书沿用。新方志如何恰当地运用图和照片,要注意三点:

1.插图要精选。所选图要与志书的内容密切相关,说明文字要准确,能起到“图以明文”的效果。

2.插图的位置要适当。如系某一史料的附件或某一方面内容的反映,图应置于同类文字之间或之后。若为反映全貌的图,则应放置志书之首。

3.图片的绘制要符合标准。志书中图片或照片的采用,一定要具备时代性和地方性。

二十、修志工作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意思?

一个中心,就是以记载社会方方面面的质变为中心。一个中心就是要抓住一个变字。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记载,都要围绕变字,尤其是北仑区建区以来的发展变化。

两个基本点,就是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我们编纂的区志就要突出这两个特点。

 二十、方志如何体现时代特点?

所谓时代特点就是前代所没有的,当代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事物。新编方志如何体现时代特点?概括地说,从编纂指导思想的确定、基本纲目的设定到资料搜集、文字表述都必须体现出当代的风貌。就志书的内容而言,应当突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突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突出改革开放、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

二十、一地和一行业的特色含义是什么?

一地和一行业的特色含义是“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迟我早,人劣我优”16个字。

三十、方志如何突出地方特点?

为突出特点,拟定纲目时,可采用提级升格法,把具有特点的事物从它所属的事物中独立出来,单设分志或章节,但更多的是编写时采用“详独略同”法,在有关分志或章节中浓墨重彩详细记载那些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

一地特有的事物只是少数,大量的是共有事物,因此,志书各分志如何写好各地共有的事物,是记载和突出地方特点的关键。其方法是:第一,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共性中的个性,着力记述。第二,记述各地共有事物在本地是怎样发展的。第三,相同的内容略记或不记。第四,写具体事实,不用无具体内容的笼统记述。

三十一、编纂志书的“三严”是什么?

编纂志书要“严”字当头,做到“三严”——严肃责任、严谨考辩、严格把关。

1.严肃责任,就是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我们修志应该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儿孙,对得起全区人民。把志书修成真实的、可读的、有权威的著述。

2.严谨考辩,就是凡入志之资料,注意考核辩证。不论是对旧志的材料还是建国以来的材料都应该考核辩证。

3.严格把关,是从资料到文字,以内容到提法,都要严格把关,目的是不出漏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三十二、志书的编纂原则有哪些?

1.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

2.横排门类,纵向记述;

3.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

4.以类系事,事以类从;

5.以事系人,生不立传;

6.叙而不论,寓论于叙。

三十、方志编纂有哪些特性?

方志编纂是把浩繁复杂的地情材料加工为科学的资料性著述的创造性过程,其主要特性有四:

1.艰巨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方志编纂工作本身有高难度;其二是指修志工作往往是该地该时期最复杂和最艰巨的文学系统工程。

2.学术性。李铁映同志指出:“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延续进行的基础性学术文化事物。”

3.普遍性。自秦汉以来,全国各地都有修志之举。

4.连续性。中国方志编修代代相传,连续不断,因而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三十、方志纲目设计有什么要求?

1.横排竖写,纵横结合;

2.门类齐全,不缺要项;

3.归属得当,分类得法;

4.排列科学,先后有序;

5.点面结合,宏微相织;

6.具备个性,特色鲜明;

7.各体并用,有机结合;

8.执简驭繁,精拟标题。

区志纲目设计要处理好三个详略关系:

1.区志与市志,详市志之所略,略市志之所详;

2.区属事物为主,区辖事物为次;

3.突出个性,简略共性。

三十、方志的标题拟订有什么要求?

   方志的标题是编、卷、章、节、目的眼睛,应醒目、准确、简短、朴实、容量大。要避免史体式标题、文艺式标题、工作总结式标题、指示性标题、标语

口号式标题、广告式标题、教科书释义式标题、论文式标题等。

方志的标题,一般用名词、动词或词组。拟订标题要有概括力、要凝练。在同卷中,尽量避免相同词语重复出现。

三十、好志的标准有哪些?

好志的标准有以下几条:

1.观点正确。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观点,使我们编的志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体例完备。我们修的志,要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综合运用,以志为主,增加图照份量,达到图文并茂。

3.史料翔实。志书是资料书,观点是寓于资料当中。史料不能简单化,不能是概括的,应是系统的、完整的。从资料中要能够看出经验,摸到规律。志书的威信在于资料的可靠性,如果有好几个资料弄错了,这比资料缺乏危害还要大。

4.特点突出。有特点的东西才能流传。乾隆皇帝写过上万首诗,但无特色,无精彩的东西,所以流传不下来。志书中一般化的东西可以从简,有特色的东西要突出。北仑港是北仑区的特色,区志纲目(初稿)中,把北仑港作为一卷,把北仑港和口岸、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六卷合为一编,这是注意了北仑的特点。

5.文风端正,文字朴实、简练。志书不是文艺作品,也不是总结报告和教科书,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修志语言要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行文力求准确严谨、简洁明快、平实通顺、典雅生动。还要力求风格统一,避免文白混杂、不适当的口语化和方言俚语入志。

三十、如何保证志书的质量?

根据《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一条精神,编纂地方志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翔实资料,力求观点鲜明正确,材料真实可靠,体例完备严谨,篇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深刻,段落层次清楚,审核严格认真,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志书的质量。

三十、如何加强志书的著述性?

加强志书的著述性,要注意以下六点:

1.要充分消化资料。编志者将各种资料消化,然后按科学的纲目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这是著述的写法。消化资料,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的加工制作过程。所谓分析,就是经过人的大脑活动,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所谓综合,就是通过大脑活动,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归纳整理概括起来。

2.要紧紧围绕主题、中心去组织材料和编写。每一节、目的内容都要有个主题,把这个主题作为记述中心。

3.各分志详写主体事物,其他内容略写或不写。

4.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很容易看出,有的却被表象所掩盖,需要透过现象、反映本质。

5.要执简驭繁,详略得当。为达此要求,必须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异略同、详主略次、详此略彼。

6.要提高志书的文字水平,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如出一人之手。

三十、对志书的科学性有什么要求?

胡乔木同志说:“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是一部科学文献。”“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要加强志书的科学性,须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

1.纲目设得比较合理;

2.在门类的叙述上比较得当。这主要是纵述问题,即每个分志通过分门别类的记述,写清事物的沿革、因果、盛衰起伏、成败得失,体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在记述方法上,要善于综合分析,做到主线突出,段落分明,符合志体。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重点是记述各重要阶段的情况,切忌一年年的横列资料和统计数字。

3.要力求表现出多门类的相互关系。这主要是指一部志书内各分志以及分志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制约、影响问题。这要求加强志书的整体性,把一部志书当成一个系统来对待,注重反映志书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

4.要有朴实的文风。要力避宣传色彩,强调“述而不论”,杜绝空话,语言要朴实、严谨、简练。

5.资料要翔实。

四十、提高志书的科学研究价值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高志书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尽力注意的是:

1.对共性事物的记述,简而不疏,同中求异;

2.对特殊性事物的记述,浓墨重彩,显露特色;

3.对新事物的记述,追根溯源,知其始创;

4.对发展中事物的记述,求其兴衰,揭示趋势;

5.对已经消逝或将要消逝事物的记述,文图并存,增强实感。

四十一、怎样审查志稿的资料质量?

衡量一部志稿的资料质量,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考虑:

1.看资料是否全面;

2.看资料是否可靠;

3.看资料是否可信;

4.看资料是否典型;

5.看资料是否矛盾;

6.看资料是否出处清楚。

 四十二、方志资料的“五个见底”是什么?

方志是地方的“百科全书”、“一方总览。”应广征博引,做到“五个见底”。

1.档案资料见底。

2.报刊资料见底。

3.各部门的文书资料见底。

4.知情人士见底。

5.前人编写的史料见底。

    所谓五个见底实际上是指对这五个方面的有关资料,均要涉猎一遍,翻一翻,看一看,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对那些与本地区本系统无关的,或共性的空洞的东西,可一瞥而过之;对那些一般的陪衬材料,可摘其要点,领略其大意;只有对那些能说明问题的具体记载,特别是能与纲目挂上钩的资料,才需要认真细看,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抄摘、制卡或全文复制。

四十、资料的搜集有哪些科学方法?

搜集资料要广征博采,力求齐备。为达此目的,要讲求科学方法。

(一)明确搜集资料的范围和方向,根据纲目拟定采集资料提纲。

(二)明确搜集资料的重点,分析资料来源及其集中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规律性的资料,说明事物性质、本质特征的关键性资料,反映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的特殊性资料,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资料,是收集的重点。文字资料主要保存在档案馆(室)、图书馆(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查阅。

(三)对当事人、知情人的采访要做好准备。(1)广泛联系,搞好被采访对象的摸底排队,制订采访计划。(2)广泛宣传,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和支持。(3)拟定采访提纲,最好事先交被采访人。(4)疏通采访渠道。一是按规定办好组织介绍信,同被采访人的单位取得联系;二是请被采访人的亲友写信介绍。(5)搞好与党史办、烈士事迹整理办等部门的协作,避免重复采访。

(四)查找文字资料要充分利用工具书,以尽快摸清所要查找的资料线索。如,查阅书籍报刊可利用各种书目和报刊索引,查阅档案可利用案卷目录、卷宗介绍、分类目录等。

四十、怎样科学的整理资料?

资料的真实性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和生命。对搜集到手的资料要经过认真整理。整理资料的目的,一是检查资料的不足,以确定下一步资料工作的方向;二是熟悉资料,为将来编写志稿打基础;三是更好地保管和使用资料。科学的整理资料,一般说来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突出重点。

所谓重点是指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重点资料整理得越详细、越完整越好。其他非重点资料也不能视为废料而弃置,同样也要整理,入另册备用。

(二)编号登记。

可按卷章节目统一编号。登记的内容有:资料来源、资料名称、资料性质、资料内容简介;还要登记整理结果,如材料重复情况,与其他同一资料有无出入,内容参考价值大小等。

(三)填写资料卡片。

要做到及时、分类、一事一卡。如何分类,要根据方便使用和本地具体情况而定。所谓一事一卡,就是每张卡片只填写一件事。填写资料卡片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根据各地经验,要求做到“五要”、“四不”、“三注意”。五要:取舍要合理,意思要完整,抄写要标准,字迹要清楚,要用钢笔填写;四不:不改变原文,不涂改,不漏抄,不滥用简化字;三注意:注意断节摘抄用省略号,注意不把一个完整的记述摘抄得支离破碎,注意抄后校对原文。

(四)编辑资料汇编。

资料汇编有多种形式,利用起来比较方便的形式,是把经过分类、制卡、排比、筛选、考证过的反映事物发展面貌的系统资料,按志书纲目的顺序或专题编排起来。

四十、怎样鉴别核实资料

搞好资料鉴别核实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方志界有少数同志对资料鉴别核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或满足于已到手的资料,不去分析研究;或明知资料存在问题,但考证难度大,因而裹足不前;尤有甚者,为了想早日成志,抢时间,在资料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就急于成稿等等。这显然是不妥的。郭沫若说:“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地方志工作者应该引以为戒。

影响资料鉴别的错误认识还在于,认为资料是从档案上摘抄的,报刊上刊登过的,当事人或知情人亲自介绍的,上级或权威人士讲的,根本用不着鉴别核实。孰不知,著述资料有讹传,当事人或知情人有记忆失误、看事不全面、甚至误传,就是上级或权威人士讲的有时也难免有水份。总之,为使资料准确可靠,必须进行认真的鉴别核实。

鉴别核实资料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将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分类排比对证,分析研究,找出矛盾,分清真伪。

(二)实地调查,纠正文字记载的错讹。

(三)通过当事人、知情人和各界人士进行核实。核实资料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要想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加周密完善,只依靠少数编志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当事人、知情人士和熟悉本行业的专家、学者、领导共同参与这一工作,才能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核实,从而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

(四)对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进行技术性的鉴别和核实。例如,考核资料的来源,即从文字资料的原始出处,保存经过和流传、传抄、翻印过程,可以考核其真伪;考核资料的形式,看行文格式、思想主题及其变化,考证资料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当时当地的风格,可以辨其真假;还有考察文字资料的字体、实物的制作原料、技术和特征,都可以鉴别其真伪;鉴别实物资料中的文物,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

(五)以个人的史识来判断是非。这主要是凭借个人渊博的知识、洞察历史演变的独到见解来揆情度理。运用此种方法鉴别资料,务求谨慎小心,不可武断轻率。同时牢记列宁的教导: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

 四十、方志资料搜集中要找哪些重点资料?

1.事物的起点、发端、即开创性的资料。

2.事物发展中兴、衰、起、伏的资料。

3.事物发展的成果。

4.重大的曲折、失误,以及后来如何转化、改进的资料。

5.重要的创造发明和科技成果。

6.有重要贡献和成绩的人物资料。

7.反映一地或一个行业特色的资料。

8.志书下限的资料。

9.各种能正确反映情况的数据。

四十、什么是资料长编?

资料长编,又直称长编,是编写著作前,把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按成书的体系编辑而成的汇辑,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所创。

方志的资料长编可作如下表述:方志长编是在资料基本齐全之后,对经过加工整理、鉴别核实的资料,根据编志的需要,按照志书纲目的结构层次,编纂而成的资料汇集。

长编和整理资料常用的一般的资料汇编不同,和志书初稿也不一样。

资料汇编是将与本志有关的文章、文件等原始资料,基本按其原貌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仅作粗略的分类与简单的删节;而长编需要对资料进行较大的删节、筛选等加工,按纲目层次和撰写的顺序进行编排。汇编仅取材于文字资料,长编还包括经过整理的口头和实物资料。一般说,汇编不用编者的语言,全用原始资料,便于保存和参考。长编的作用主要是为编写志稿备料、打基础。

初稿是按志书的总体设计和成书的要求,完全用撰著体编写而成的志书雏形,一般说与成书已很接近,经过不太大的加工就成为定稿。相比而言,长编仅是志书初稿的资料基础,资料带有一定的原始性。

通过对长编与资料汇编和初稿的对比可以看出,长编是孕育志稿的“坯胎”,是从原始资料过渡到志稿的“桥梁”。它既带有原始资料的痕迹,又明显地与资料汇编不同。它已粗具初稿的轮廓,又与初稿有着不小的距离。它是志书坚实的基础,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十、编辑资料长编有何意义?

编辑资料长编是整个修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意义有以下5点:

1.为撰写志稿打下基础;

2.为编志者提供锻炼机会;

3.为社会提供比志书更丰富的资料;

4.为审稿提供资料依据;

5.便于后继者熟悉资料;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编写长编意义是很大的。因此,一般说,编写志稿前应先搞长编,这是一个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步骤。但是,如果某一事物历史短,资料不多,编者又很熟悉,也可不搞长编而直接撰写志稿。

四十、资料的搜集有哪些科学方法?

搜集资料要广征博采,力求齐备。为达此目的,要讲求科学方法。

(一)明确搜集资料的范围和方向,根据纲目拟定采集资料提纲。

(二)明确搜集资料的重点,分析资料来源及其集中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规律性的资料,说明事物性质、本质特征的关键性资料,反映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的特殊性资料,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资料,是收集的重点。文字资料主要保存在档案馆(室)、图书馆(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查阅。

(三)对当事人、知情人的采访要做好准备。(1)广泛联系,搞好被采访对象的摸底排队,制订采访计划。(2)广泛宣传,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和支持。(3)拟定采访提纲,最好事先交被采访人。(4)疏通采访渠道。一是按规定办好组织介绍信,同被采访人的单位取得联系;二是请被采访人的亲友写信介绍。(5)搞好与党史办、烈士事迹整理办等部门的协作,避免重复采访。

(四)查找文字资料要充分利用工具书,以尽快摸清所要查找的资料线索。如,查阅书籍报刊可利用各种书目和报刊索引,查阅档案可利用案卷目录、卷宗介绍、分类目录等。

五十、怎样科学的整理资料?

资料的真实性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和生命。对搜集到手的资料要经过认真整理。整理资料的目的,一是检查资料的不足,以确定下一步资料工作的方向;二是熟悉资料,为将来编写志稿打基础;三是更好地保管和使用资料。科学的整理资料,一般说来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突出重点。

所谓重点是指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重点资料整理得越详细、越完整越好。其他非重点资料也不能视为废料而弃置,同样也要整理,入另册备用。

(二)编号登记。

可按卷章节目统一编号。登记的内容有:资料来源、资料名称、资料性质、资料内容简介;还要登记整理结果,如材料重复情况,与其他同一资料有无出入,内容参考价值大小等。

(三)填写资料卡片。

要做到及时、分类、一事一卡。如何分类,要根据方便使用和本地具体情况而定。所谓一事一卡,就是每张卡片只填写一件事。填写资料卡片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根据各地经验,要求做到“五要”、“四不”、“三注意”。五要:取舍要合理,意思要完整,抄写要标准,字迹要清楚,要用钢笔填写;四不:不改变原文,不涂改,不漏抄,不滥用简化字;三注意:注意断节摘抄用省略号,注意不把一个完整的记述摘抄得支离破碎,注意抄后校对原文。

(四)编辑资料汇编。

资料汇编有多种形式,利用起来比较方便的形式,是把经过分类、制卡、排比、筛选、考证过的反映事物发展面貌的系统资料,按志书纲目的顺序或专题编排起来。